随着新课程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全面铺开,“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等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是时代的进步。但是,在贯彻这些理念的过程中,有些人评价学生的观点发生了偏差,他们认为:赏识导致成功,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抱怨导致失败,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就是教育的全部。于是看着学生的脸色行事,只要看到学生做了一些好事,就不断表扬他。而当他做了错事时,却很少批评。事实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犯下一些大的或小的错误。而孩子从来没挨过批评,到处都是赞扬声,很容易变成“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小霸王,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是非不分。就会自我中心意识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弱、自我反省能力差,无法面临挫折,更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学校教育必须让学生明白犯了错误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赏识之余还要让他们懂得对与错,学会接受批评,学会面对挫折。教学中需要正确的赏识和恰当的批评共存。
一、适度的赏识和批评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他们较为看重来自外界的承认或认同,当学习和行为上取得小小的进步时,他们需要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的关注、认可和欣赏。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积极的鼓励是对孩子学习成绩和态度的一种肯定,它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自尊心。
赏识重要,但适当的批评同样不可缺少。夸美纽斯曾经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说“……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因为做了的事情不能变成没有做),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再犯错。”这就免不了要在适当时加以批评,让他们对自己的过失承受相应的惩罚,这样更能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可以赏识的优点,同时也有可批评的缺点。一位教授曾说,“正确的赏识,可以给他们极大鼓舞;恰当的批评,也会促使他们进步。”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巴迪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看了以后,兴奋的眼睛发亮,不住称赞这首诗“精彩极了”,巴迪因此而得意洋洋。而搞剧本创作的父亲却评论这首诗“糟糕透了”,巴迪不解地痛哭起来。多年来,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巴迪的耳际。正是这两种极端的评价像两堵墙一样,把巴迪夹在中间,使巴迪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最终成为一名作家。
由此联想,教学中也需要“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声音同时存在。不仅要在学生成功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产生更高的学习热情。还要有警告的力量来平衡,提醒他们“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不让他们得意忘形走向歧途。孩子一旦自满起来以后就难以纠正了。有一些潜质很好的孩子不能成为栋梁,源于他的骄傲自满,狂妄自大,正是骄傲自大毁掉了他的潜质,毁掉了他成为天才的机会。促成一个人的进步有多方面的因素,赏识仅是其中之一,批评同样有促进作用。
二、过分的赏识和批评会造成学生心理失衡 如今的独生子女,几乎都是家中的小皇帝,要什么几乎都能满足,习惯了听好听的话,习惯了大人们的表扬。过多的表扬导致他们唯我独尊,不愿接受批评。于是生活、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话,看不惯与自己不一致的行为,不善于与他人合作,更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一旦生活中遭遇挫折或压力,心理就会变得很脆弱,无法用正确的方法来排遣,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如:我们班有个学生,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理解能力强,做事总我行我素,自以为是。有了不如意的事或受到批评就会委靡不振,耍小性子,甚至做出一些另样的举动。你越当众批评他,他就越不理你,甚至有可能变本加厉,从而影响了学习和交往。经了解才知道,平时父母对他是百般呵护,唯命是从,舍不得让他受委屈。即使是错误的做法,只要孩子想做的事他们绝不干预指正。设想,他在这种可以为所欲为的环境下成长,到底能不能经受起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
然而,过分的批评又会使孩子做什么事情一点自信都没有,不但起不到警告、促进的作用,还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进而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事与愿违。如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名保龄球教练训练队员时,队员一球打倒了七只瓶。教练则对队员大声呵斥道:“怎么搞的!还有三只没打倒,用心打啊!”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你咋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七只?结果,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可见,批评也要讲究策略和方式,千万不要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
过多的赏识会扭曲学生的心灵,过分的批评会中伤学生的信心。所以,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用表扬来激励,用批评来提醒。进行赏识还是批评,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三、教学中需要赏识和批评共存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生,既要给他们发展的自信心,充分赏识他们,又要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心理,在挫折的痛苦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之路。孩子学走路的时候,常常会跌倒,妈妈在鼓励他自己爬起来的同时,再扶他一把,让他感受母爱的温暖,这是“爱心”教育,孩子在这样的氛围里成长;可能会以爱心待人。孩子跌倒了,妈妈不去拉他,而是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可以培养他独立的精神。巴迪是一个十分幸运的孩子,因为,他既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又有一个严厉的父亲。有了母亲的鼓励,使他不自卑,增强了继续写作的信心;有了父亲的严厉,他不骄傲,不被表扬冲昏头脑,于是,不断地写出一篇篇出色的作品。如果巴迪的父母或是一起称赞他的诗“精彩极了”,或是一起评论他的诗“糟糕透了”,那巴迪后来怎能写出好的作品而成为作家呢?
总之,赏识是对孩子心灵中好的一面的肯定,其作用是激励和张扬;批评是对错的一面的否定,其作用是遏制和纠正,二者都是教育中重要的手段。作为教育的手段不能单一,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用最合适的评价方式。一个人,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既需要鼓励、表扬,又需要受到批评、指教,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驾驭人生这只帆船。教学中需要掌握好赏识和批评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