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切实把学习贯彻的胡锦涛总书记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和长期任务抓紧抓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对全体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养学校“感恩文化”。以开展系列感恩主题活动为载体,精心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
二、活动目标
通过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父母的艰辛和对儿女的一片爱心;了解社会、他人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给予的关心和帮助;通过为父母、为社会、为他人所做的一系列事情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不忘祖国之恩、父母之恩、社会之恩、老师之恩、帮扶之恩,知道知恩图报。
1、让学生认识父母养育之恩、教师培育之恩、他人关爱之恩、祖国之恩,使学生了解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每个成员之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形成“感恩相报”之识。
2、使学生感悟到自己的每一天成长离不开父母、离不开教师、离不开同学、离不开社会上所有的人,对自己周围的人应感激他们、应尊重他们,产生“感恩相报”之情。
3、使学生认识真情回报是以自己的成人、成才来回报,激励自己奋发学习,树立“感恩报效”之志。
4、开展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师生、社会的有益活动,让学生有“感恩相报”之行。
三、具体实施步骤
(一)时段安排
2012年4月:宣传发动阶段
1、制定学校感恩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2、国旗下讲话向学生发出学会感恩、知恩、报恩的倡议。
3、以班级为单位,出一期“感恩、知恩”为主题的黑板报。
(二)2012年5——10月:全面实施阶段
一、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5月)
要对自己的父母感恩。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同学、爱社会。
“感激父母养育之恩”活动安排:
1、开展征文活动
组织学生“亲情作文”评比。
2、爱心家庭作业
(a)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b)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
(c)给父母过生日,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
(d)给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脚;
(e)我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3、举行主题班会:“算算亲情帐、感知父母恩”
(a)将自己的费用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b)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4、为父母过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为父母送上一个温馨的祝福,让父母享受一份感动。
5、开展“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为主题的一封家书活动。
二、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6月)
要对自己的同学感恩。因为他们不仅在每一个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更与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和充实。
“感激他人帮助之恩”活动安排:
1、开展“我为同学做一事”活动。发动同学为同学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2、讲述一个自己受挫后,得到同学或他人帮助的故事。
3、回想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人,然后把他们对自己的帮助恩情通过一封信、邮件、电话、互联网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三、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9月)
要对自己的老师感恩。因为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绪。
“感激老师教诲之恩”活动安排:
1、举行演讲比赛。
2、举行作文比赛。
3、开展向老师献真情“六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活动。
4、教师节,帮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道一声“老师辛苦了”。组织“谢师恩”贺卡制作大赛。
5、举办一次“谢师恩”专题广播。
四、感激祖国之恩(10月)
爱国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爱是中华民族团结的基础,爱国是全体国民的神圣职责,爱国是当代民众的精神要求,爱国是振兴中化民族的旗帜,爱国是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感激祖国之恩”活动安排:
1、出一期以我们爱祖国”为主题的黑板报。
2、以“感谢祖国”为题,开展征文、手抄报比赛活动。
3、开展学唱感恩歌曲活动,利用学校广播台定时播放“感恩歌曲”,让感恩之歌歌满校园。
4、组织观看一部爱国影片,开展影评活动。
(三)2012年11月—12月:总结评比阶段
1、组织学生参加市局举办的感恩为主题的征文、书法、绘画、摄影、剪纸等比赛,报送优秀作品送交市局参评。
2、表彰“优秀少先队员”和“先进班级”
根据市局要求,学期结束,学校将表彰一批在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少先队员”和“先进班级”,并在此基础上推荐1名“优秀少先队员”和1个“先进班级”参加全市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