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想锻炼孩子做家务,可是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时,往往会遇到孩子不知道怎样做、拒绝、狡辩、磨蹭拖拉、半途而废等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归根结底,问题出在给孩子下达指令上。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家长可能在给孩子下达指令时,有不同的方法,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应最终以孩子带着愉快的心情专注去做为目的。如果你说出的话,孩子不当回事,你就要好好想想了,问题出在哪呢?我们要学习下达指令的技巧和方法。
家长要求孩子做一件事,下达指令时要清楚,不能含糊其辞,至少要包含几个要素,一是何时;二是做何事;三是完成要求;四是完成时限;五是让孩子重复描述以确认是否准确接受指令。下面我分别就这几个要素展开描述。
一、何时
在下达指令要求孩子做事时,不把开始时间交待清楚,孩子会有很大的变通空间,可以现在去做,也可以过几分钟去做,甚至孩子在事前因为玩耍或者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而忘记你交待要做的事。
何时,指令语常用的有:“现在”“我说完了,请马上开始行动”“请X点X分开始做”“请现在快速做完这件事,然后去玩儿”等。
事例:到了起床时间,女儿还在磨蹭着不想起来,尽管妈妈催促了好几遍,但是女儿还是没有麻利地穿衣下地。
●不合理指令:
第一次,“起来,别磨蹭了,都几点了?”
第二次,“你听到我刚才的话没有?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啊,快点,要不迟到了。”
第三次,“快点起来,再不起来,我就打你屁股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懒惰?”
●合理指令:
“宝贝,早上好,请现在坐起来,我们来一个热烈的拥抱,然后你立刻穿衣服。”
前后对比:这位妈妈前三次下达指令,几乎没有明确体现“何时”这个要素,自然没办法让孩子及时行动起来,不管妈妈催促多少遍,都是无效指令。而后面合理的指令,则充分体现了“何时”这个要素,且妈妈的动作+指令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可操作性。
事例: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总是边写边东张西望,妈妈多次提醒孩子都不管用。此时,窗外传来孩子们玩耍时的嬉戏声音。
●不合理指令:
第一次,“你写作业时,就不能专注点?瞧瞧你,磨磨蹭蹭!”
第二次,“你看看,这么点作业,你都花了多长时间了?”
第三次,“哎哟,瞧你的字写的,都快飞到天上去了,你哪是在写作业啊,你就不用心点儿?”
●合理指令:
“宝贝,外面小伙伴玩耍打闹的声音吸引你了吧?别急,请现在认真快速写作业,越专注写的越快。写完后,马上和他们一起去玩儿。”
前后对比:前面的不合理指令,妈妈只是唠叨和指责孩子,孩子不被理解反而只会想,我写不完作业妈妈不会让我出去,真让我不开心。后面的指令,妈妈说出理解孩子的话,给孩子可以出去玩儿的明确时间,孩子自然愿意接受。
二、何事
在描述具体事情方面,最考验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如果家长平时缺乏条理化表达的养成,恐怕真到给孩子说具体事情的时候,本来可以一句话说清楚,你非得长篇大论,或者表达不清晰。你都说不清道不明,孩子又怎知道如何去做呢?
事例:孩子平时在家里课外阅读时,不管在哪个房间,看完后,随后就扔到一边不管了。妈妈多次给孩子提意见,让孩子把书放回书架上,但孩子一直做不到。
●不合理指令:
第一次,“给你说了多少遍了,从哪拿的书,看完书要放回去,你怎么就不听呢?”
第二次,“你这孩子啊,怎么这么不听话,每次看完书都随手扔,我每天就跟在你屁股后面给你收拾了,我都快烦死了。”
第三次,“女儿啊,求求你了,看完书后,该放哪放哪吧,别再把家里弄的这么乱了。”
●合理指令:
“请现在把沙发上你刚看完的书,放回书架!我一直看着你,直到你把这件事做完整,好,去吧!”
前后对比:前面不合理指令,妈妈实际上并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孩子并没有接受到清晰的指令,是把这次看的书放回书架,还是把以前看的书放回去。由于长期没有物品定位的好习惯养成,孩子就会随手放东西,不管家长怎么说,孩子都没有把书放回原处的意识,更不要说行动了。后面合理指令,描述具体事就相对清楚,孩子在妈妈目光的关注之下自然就会立刻去做了。
事例:孩子在看电视动画片,但却总不老实,一会横躺,一会竖卧,有时还手里不停地摆弄着玩具。妈妈多次提醒,孩子都做不到。
●不合理指令:
第一次,“儿子,你看电视就看电视嘛,干嘛还手里还摆弄着东西啊?”
第二次,“你能不能做起来看,躺着看,眼睛能舒服吗?”
第三次,“起来,坐好,不然我把电视关了。”
●合理指令:
“儿子,好孩子看电视应该保持正确的坐姿,请按平时要求去做,不允许手里有其他东西,把玩具交给我。”
前后对比:不合理的指令,说明妈妈把平时教过孩子看电视时的正确坐姿的要求全都忘在脑后,几次提醒,全都是出于对孩子的满而指责。而合理的指令,妈妈一经描述,孩子马上就清楚如何去做,根本用不着反复去提醒。当然,想提具体的要求,需要放在打开电视前进行,而不是孩子看动画片的过程中不断提醒,随意干扰孩子注意力保持。
三、完成要求
在给孩子下达指令的过程中,交待孩子做事的要求不能缺少,否则,孩子不清楚自己到底要把事情做到什么程度,很容易边做事时边玩耍,或者做一部分转而去做其他的事。孩子长期有这样做事的习惯,极易养成注意力中断、分散、做事不完整。
事例:爸爸让儿子去洗漱,儿子答应后,去了洗漱间,但很快转身从洗漱间出来后又继续摆弄玩具。爸爸看儿子这么快就出来,去卫生间检查孩子牙具,发现根本没有湿,便把儿子叫到身边训斥了一通。
●不合理指令:
第一次,事前指令,“儿子,别玩儿了,快去洗漱,你看看都几点了。”
第二次,事前指令,“听我说话没有?马上去洗漱,再不去,我就生气了!”
第三次,事后指令,“怎么回事啊?这么快就把脸洗完了,你刷牙没有?我相信你肯定没有刷,我去检查一下。”
第四次,事后指令,“儿子,你怎么能糊弄爸爸呢,重新去刷牙,快点!”
●合理指令:
“儿子,到睡前洗漱时间了,爸爸有两件事给你安排。第一,现在请把玩具放回玩具箱不允许继续玩儿了。第二,认真脸洗刷牙,洗漱完后报告,爸爸要检查。请重复说一遍任务,好,现在马上去做,加油,小伙子。”
前后对比:事前的第一次不合理指令,目标指向性不强,明显有指责的意味。第二次则是威胁孩子。这是下达指令的大忌。而事后指令则体现父亲考虑不周,本应该事前一次性提出明确要求,变为事后去补充。父亲这样事后诸葛的指令下达很容易让孩子不情愿去做事,降低大人在孩子眼中的威信。合理指令,一次让孩子明白接直来要做的两件事,并且有重复描述任务,进一步加深了孩子执行任务的目标性,再加上父亲事后检查监督,很容易让孩子一次性完整把事情做好。
事例:孩子晚饭后写作业,妈妈告诉孩子要认真完成作业,不允许边写边玩儿。但是孩子开始写作业后,手不停地摆弄桌上的东西,有时又离开座位找东西吃。直到把妈妈惹的发火,才稍有所收敛。
●不合理指令:
第一次,“女儿,你认真写作业就行了嘛,你手里总动这动那做什么?快,放下!”
第二次,“给你说过多少次了,写作业的时候,老老实实地坐着不要乱跑,你怎么偏就不听呢?”
第三次,“看看你写作业都用了多长时间?就这点作业,认真去写,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完成了。”
●合理指令:
“宝贝,到写作业时间了,让我们把写作业三个阶段重温一下好不好,我说一个阶段,你重复描述一个阶段。好,重复完了,下面进入写作业过程,请按写作业前的准备工作把课桌清理完毕,把水果吃了,准备工具。完成后,再进入第二个阶段,认真读题,认真答题,认真检查。最后完成第三个阶段,整理书包,不遗落物品。现在我们逐一落实三个阶段,正式开始,加油,妈妈坚信你能做的非常出色!”
前后对比:妈妈不合理的指令,大都是指责和埋怨,而没有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很难让孩子信服。写作业的好习惯,平时要做培养训练,每一步都要反复练习,否则,孩子写作业过程中不知道所有的细节步骤,靠大人去反复督促,孩子永远弄不清楚里面的先后顺序,自律和自控便无法建立。而合理的指令,是结合平时的好习惯养成有目标地在一次写作业前,和孩子共同温习巩固好习惯内容,孩子很容易强化步骤意识,知道该一步步怎样去做。
四、完成时限
一般情况下,安排孩子做一件事,如果没有完成时限,而孩子们时间观念又比较弱,做事会花很长时间,他们自己却全然不知。但多数家长却无法忍受孩子花大量时间去做一件事,总片面认为孩子做事不用心,磨蹭拖拉,甚至边做边玩儿。而规定完成时限,可以利用钟表上的时间来做见证人,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平时经常做一件事需要用多长时间。
事例:孩子吃饭时,边吃边离开餐桌乱跑。一顿饭,断断续续花了快一小时。大人劝饭,孩子听不进去,甚至有时饭桌上还发生口角之争,弄的大人不开心,孩子哭哭啼啼。
●不合理指令:
第一次,“儿子,你好好吃饭就了嘛,总到处跑啥?来,坐下,认真吃吧。”
第二次,“瞧瞧,刚才我的话白说了,又下地乱跑,快回来,好好吃。”
第三次,“你这孩子,怎么就听不进去话呢,吃顿饭有这么困难吗?再跑,别吃了,去玩儿吧。”
●合理指令:
“儿子,开饭前,我们温习一下餐桌规矩吧。妈妈说一条,你重复一条,边重复边记忆。好,记下了是吧?那就按要求吃饭。只要有一次随意离开餐桌,就视为你自动结束这顿饭,不允许再返回餐桌旁。饭后没有零食,也没有水果,不要喊饿哟。这顿饭,半小时结束,请掌握好时间,现在开始计时,开饭!”
前后对比:不合理指令中,既没有明确餐桌规则,也没有约定好一顿饭所用时间,更没后果提示,孩子自然不清楚怎么做。不管妈妈反复提醒多少次,都是属于无效指令。而合理指令,解决了大人说说讲讲,却又无法约束孩子的情形。通过规则来约束孩子和后果自然惩罚,就用不着大人总是反复提醒来制止,甚至是指责,这在指令的可执行性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事例:孩子到楼下和小伙伴去玩耍,到了约定好时间,孩子没有返回,妈妈又等了半小时,仍不见回来,只好出去寻找。
●不合理指令:
第一次,“女儿,你的手表呢?为什么出来时不戴上,这都超时半小时了,赶快跟我回家。”
第二次,“你少和我说说讲讲,你不按约定时间回去,就是不讲诚信,再这样,我就不让你出来玩儿了。”
第三次,“你闹情绪有什么用?事是你做的吧?超时的是你,又不是又我,再这么闹腾,不听话,当心我打你屁股!”
●合理指令:
“女儿,请抬手看看手腕,你是否缺少了什么?噢,忘记戴你的好朋友手表了吧?下次一定要记住!一戴好手表,到时我要检查;二要在玩耍过程中偶尔看看时间,以便及时回家;三是要锻炼自己的自控能力,不能玩儿不有节制。否则,妈妈不会同意你出来玩儿的。我们回家吧,下不为例哟。”
前后对比:在不合理指令中,妈妈皆用责备与威胁口吻面对孩子。并没有让孩子清楚自己错在哪了,一味的唠叨与指责,只能加剧孩子的反感情绪,下次仍可能不戴表,无法按约定时间返回。而合理指令,既理解孩子,同时又做出了要求,让孩子下次出来玩耍时不要忘记戴表,否则,妈妈不会允许她出来。这种有前提条件的约定,反而易于让孩子接受,并乐意去执行。
五、重复指令
为了确保孩子听清楚大人下达的指令,家长可以采用让孩子重复指令的方式来加深孩子的记忆。
重复指令有几种方法:
一是一句话一重复;
二是分别就指令的五个要素做复述;
三是整体意思让孩子复述出来;
四是可以让孩子就大概意思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重复指令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尽可能避免大人一口气说很多话,让孩子无法一下子就理解并记住。当然,这就需要父母有条理地就五个要素单独做出交待。特别是在提出要求时,更要列出要点,以便于让孩子在具体操作落实时有章可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