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为优化我校教学管理,有效地克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澄清一些教学误区,正确引导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订本常规。
一、教学常规管理目标
1、通过本常规的实施和教学改革,加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促进课程结构的和谐氛围。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学科之间缺乏整合的现状,正确处理学科之间的矛盾,以杜绝学科间不和谐因素。
3、加强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围,高年级学生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建立激励性、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教师提高和教学改革的功能。通过本常规的落实,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二、教学常规实施原则
1、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工作秩序,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力求从实际出发,做到内容具体,层次分明,便于运用,便于测评。
3、本常规不是封闭和僵化的教条,而是开放的并将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规则系统。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教导处在贯彻本常规的同时,要创造性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三、教学常规具体内容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
教学计划是整个学期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任课教师要在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制定并上交学科教学计划。
制定教学计划要求做到:
1.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熟悉教材体系的结构,确定学期学科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即基础知识目标、基本能力目标、思想情感目标)
2.通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明确各章节或单元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明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要求和教学重点、难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3.分析学生情况。学年开始,新生入学要进行知识摸底,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材料、或与前任教师、班主任交谈,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情况。
4.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教学目标(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明确思想教育目的、“双基’’教学任务以及培养能力的要求)。
(2)教学重点、难点。(按单元写明)
(3)提高质量的措施。
(4)教学进度安排
(二)备课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备课的基本要求是:
1.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三维目标),掌握教材重点、难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键点,分析知识间的联系和规律,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2.重视学法的研究。要具体分析学生情况,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注意学生的兴趣和意志水平。
3.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认真选择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如有条件要多开展多媒体教学)特别要注意采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4.研究例题、习题。精选深浅适当、有代表性的例题和习题,考虑好课上的问答题,安排好必要的基础题、综合题,作业量要适当,坚决反对题海战术。所选用的例题和习题教师要先做一遍,以便对学生实施有效地指导。
5.要充分准备好教具和实验。教师要事先操作,保证效果。
6.要在上课前一周备好课,认真写好教案。教案需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或教务主任)审核签字。
教案书写要求:
(1)教案以课时为单位撰写。
(2)教案详略根据教师实际情况确定,(15年教龄以上教师可写简案)不论详案、简案都应反映出一堂课的主要内容:A.课题; B.授课时间;C.授课班级;D.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和要求;E.重点和难点;F.教学过程;G.教师精讲和学生精练的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H.主要教法和学法;I.板书设计;J.作业内容等。
教案写好后,可征求同行教师的意见,估计一下课堂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最后反思“假如我是一个学生”,即从学生的角度审视教案的可接受性,防止教与学脱节。要进行课前反思,在上课前审查教案并写出修订意见;进行课中反思,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案进行修正;进行课后反思,在课后写出教学的成功经验或教训。
(3)每学期教导处应对教师的教案至少要普查四次,查后要注明检查人姓名和日期并盖骑缝章。不允许以课本、资料上的评注圈点代替教案,也不得以统发的教参代替教案。
7.要加强集体备课。学科备课组或教研组要坚持集体研究,每位教师都要有准备地参加,确保集体备课过程中集中大家的智慧。
集体备课的任务是:
(1)统一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进度,双基内容与能力要求,研究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和问题,以及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2)研究主要例题、习题、考核要求,调整课时安排。
(3)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供别人参考。
(4)检查教师备课情况。
(三)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每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要求做到:
1.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全过程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加强“双基”,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实际操作能力,每一节课都要在抓好“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同时突出育人和情感的培养。
2.教材处理要恰当。传授知识、(概念)要正确,重视知识的规律性。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精心设计和安排好教学的每个环节,考虑感知、理解、记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有讲有练,新旧联系,复习巩固。
3.要注意改进教法。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总体要求是: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的思维活动(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去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设疑、激疑、解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理解和掌握知识,既教知识又教思路、教方法。教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给以恰当疏导,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认真指导学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教学要面向全体,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各类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较大的长进。
5.要充分利用教具,总结基本概念和规律,注意动口、动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要充分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实验,教学挂图,实物、模型、电教器材,小黑板,多媒体等,指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分析、对比、总结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记忆。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示范动作要正确、熟练,语言文字表达要清楚、简练,富有启发性。演示实验要做到步骤清楚,使全体学生看清楚;要提示在观察现象和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使学生掌握实验全过程。学生实验要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分组实验要合理分组,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同时要加强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6.注意知识的系统性。教师讲课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并引导学生总结,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加深认识和记忆。
7.教师要有较好的基本功。做到板书工整、规范、设计精美,语言生动简练、有魅力,讲普通话。
8.教态自然,和蔼可亲;衣着朴素,不穿奇装异服,不留怪异发型,上课时不得穿拖鞋或背心。体育教师和教官要穿运动服装。仪容端庄,举止言谈文明礼貌,做学生表率。
9.教书育人、对学生全面负责,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教师上课前不准饮酒,不吸烟,不拨打、接听电话;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下课不拖堂,注意教学卫生,课内不接待客人,没有特殊情况不擅离教室,也不指使学生外出为教师提取教学用品。严格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不得讽刺、漫骂、嘲笑、挖苦学生,更不得以任何理由将学生轰出课堂。
10.加强练习,课堂练习时间一般不少于1 5分钟,练习题要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内做练习时,教师应当巡视,掌握典型,当堂评讲。要按时下课,不得拖堂。
11.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力求最佳效果;要善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注重学法指导,使学生不仅能“学会”而且能“会学”,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2.教师要加强辅导,允许学生自己安排自习课,教师不得单科控制,不能利用自习课讲课和变相讲课。
(四)作业
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掌握、运用、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实践活动,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检查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作业布置和批改要求:
1.凡按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精选习题,适量布置课外作业。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思品、自然、社会等学科要当堂消化,课外只允许布置少量的作业。音乐、美术、体育、劳技等技术课程可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要把布置的作业理解到位,杜绝作业布置的随意性。
2.作业要适量,严格把握学生作业总量。课外作业日总量,幼儿学生一般不留书面作业;一、二年级每天课外作业保证三十分钟课外作业;三、四年级保证一小时课外作业;五、六年级保证80分钟课外作业;初中每天保证一个半小时课外作业。
3.要求学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严禁互相抄袭。作业的书写格式要求统一、明确、具体,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格式要规范。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训练,不合规范要求的要重做,未做的要补做补交。凡是学生自己能改正的问题,教师不予代替,要督促学生自己纠正。要杜绝机械重复和惩罚性作业,要培养学生自我检查作业的习惯。
4.作业内容要精选,难度要有层次,题目要准确无误,可分必做题与选做题,布置数学、物理、化学作业课时,可采取A、B型习题。A型题量少难度大,提倡优生完成;B型题则要求全体学生完成。以便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5.教师不布置危险的实践性作业,有些需要家长共同参与的实践性作业要及时告知家长,并教育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注意安全。
6.在正常工作量和作业量的前提下,学生的书面作业必须全批全改,隔周一次的大作文精批细改,做到全批全改,个别学生要面批面改,每次作文都要讲评。作文每学期不少于8次。
作业每月批改次数: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思品
|
历史
|
地理
|
生物
|
科学
|
美术
|
|
作业
|
作文
|
一年级
|
12
|
2
|
20
|
8
|
|
|
4
|
|
|
|
|
2
|
|
二年级
|
12
|
2
|
20
|
8
|
|
|
4
|
|
|
|
|
2
|
|
三年级
|
12
|
2
|
20
|
8
|
|
|
4
|
|
|
|
4
|
2
|
|
四年级
|
12
|
2
|
20
|
12
|
|
|
4
|
|
|
|
4
|
2
|
|
五年级
|
12
|
2
|
20
|
12
|
|
|
4
|
|
|
|
4
|
2
|
|
六年级
|
12
|
2
|
20
|
12
|
|
|
4
|
|
|
|
4
|
2
|
|
初一
|
12
|
2
|
20
|
20
|
|
|
8
|
8
|
8
|
8
|
|
2
|
|
初二
|
12
|
2
|
18
|
18
|
8
|
|
8
|
8
|
8
|
8
|
|
2
|
|
初三
|
12
|
2
|
18
|
18
|
12
|
12
|
8
|
8
|
|
|
|
2
|
|
7.作业批改、讲评、发还要及时认真,批改符号要规范,并作必要记载,要杜绝只写一个“查”、“阅”或一页划一个对号的不负责现象。批改后写明批改日期,批语字迹工整清楚,要保证在下节课上课之前把作业本发给学生。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教师应做记录分析,及时讲评、订正,教师对有典型错误的学生作业应认真讲评,必要时可进行面批面改,可再留有针对性的作业。要引导学生重视作业的讲评,指导学生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同时要建立作业批改记录。对作业批改中发现的学生知识上的漏洞或能力上的缺陷,要认真分析原因,并区分多数还是个别学生分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8.教师应把作业布置和批改作为教学反馈的重要方法,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指导和改进教学。
(五)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下课后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我评析和反省。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后记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本节课的自我评价,对这一环节,应与备课、上课一样,一丝不苟,认真回忆该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从而对知识、技能、技巧等缺漏情况了如指掌,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撰写教学后记。一要“精”(简单扼要)。不是流水账,而是对该课的“实况”的回忆,对课堂上每一环节(如:教师的示范操作、讲课中的语言、操作要领的叙述、对学生的指导等等),通过表象,找出内在的规律,进行初步归纳和取舍,讲课中“成功”与“失败”扼要记录下来。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言简意赅,即“精”。二要“紧”(及时)。有时课上出现的一些情况,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淡忘。所以最好是在授完课后趁热打铁,及时记下教学过程中的灵感,如果时过境迁,在追补记忆,效果就相差甚远。三要“重”(重点突出)。写教学后记,要在课时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在课前备课时要按预先打算进行,这样在教学时就会注意,留神在写教学后记时才能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对于那些尝试和探索的实验项目,应重点记录,使其成为再实践的第一手材料。四要“全”(全面)。写教学后记,要把内容记录完整。大致包括五个方面内容: = 1 \* GB3 ①对教材的理解。 = 2 \* GB3 ②教法的选择与运用。 = 3 \* GB3 ③学生的反馈和建议。 = 4 \* GB3 ④学习有关的业务材料,以丰富自己头脑,提高理论水平。 = 5 \* GB3 ⑤写点滴体会。通过教学后记的编写,把零散的经验教训积累起来,便能形成宝贵的经验。
(六)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培养学生才能,提高中、差生提高成绩的有效措施。
课外辅导的基本要求:
1.课外辅导工作要纳入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研组计划。辅导要有的放矢,反对不讲效果的加课。辅导要做到五定:定教室、定学生、定时间、定内容、定活动计划。
2.对学生功课的辅导坚持承认差别、分类指导、认真及时、形式多样(如:答疑、补课、介绍补充教材、指导学习方法等)、全面提高原则。辅导时间主要利用自习课,但不得占自习时间讲课。
3.课外辅导要及时、经常、有计划,要确定对象,明确内容、方式、时间等。
4.课外辅导要在摸清学生的知识底数的基础上进行,要建立学生知识档案,注意因材施教,既满足优等生的特殊需要,又要使中、差生的成绩不断提高。
5.辅导要讲究实效。教师要通过了解各类学生的学习情感、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检查辅导效果,从而不断总结经验,改进辅导方法。
6.要加强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课外活动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可自愿组织多种科技小组、兴趣小组聘请教师辅导。也可以在学校和教研组的安排下组织课外集体活动,如:科学讲座、读书会、心得报告会、诗歌朗诵会,书画展等活动。要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使学生的素质在课外活动中得到提高。
7.指导好学生课外阅读。学校要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各班可组织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
(七)复习
复习是巩固、准确熟练地掌握“双基’’的手段。复习分为平时复习、单元复习,学期学年系统复习和毕业总复习。
复习的基本要求:
1、复习课必须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分析学生的情况下进行,杜绝简单地重复旧知识或放任自流。教师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重点是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指导思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重视平时复习,学完一课,一章或一单元后要引导学生小结,使学生科学、灵活地抓住知识点,过好单元或章节关,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3.抓好学期、学年复习,使知识纳入系统并升华,对“双基”中的重点,关键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熟练运用。教师要尽职尽责把好学期关、学年关,弥补知识的不足,不给后续教学留下缺口。
4.复习方法要灵活多样,生动有趣,讲求复习效果,不加重学生负担。
(八)考试、考查
考试、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教和学的效果,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考试、考查的基本要求:
1、每次考试或考查都要精心组织,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全面科学、题量适当、难度适中。考试考查中,师生要严格遵守考场规则,对违反考风考纪的师生应及时严肃批评教育和处理。
2.每月一次考试。
3.加强平时考查反馈。反馈形式要多样,如课堂提问,课上练习,实验操作等。
4.集中考试为期中、期末考试。期中、期末考试为水平考试,其他考查科目(如科学、音、体、美、劳技、活动课等)的成绩评定一般采用等级制或评语。
5.考试、考查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考后要认真进行评卷、做好试卷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讲评,查漏补缺,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试卷分析包括:(1)学生掌握“双基”的总体情况。(2)存在问题。(3)弥补的措施和改进教学的意见。
(九)教学总结
做好学期,学年教学工作总结,有利于积累经验,改进工作。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完成。教学总结内容:
1.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2.学生学习情况。
3.主要经验体会。
4.存在问题与改进意见。
教学总结于学期结束一周前完成,交教导处检查后存档。
四、教学常规管理规定的实施
教学常规管理规定的实施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落实各项工作内容。
1、教学校长是教学常规管理规定的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熟悉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发挥“第一责任人”的引领作用。
2、教导处、教研室是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实施的检查监督和指导部门,要认真履行教学常规管理职责。
3、制度建设是教学常规实施的保证,保障教学常规管理规定的顺利实施。
4、本规定由校长办公室负责解释,自2013年9月1日起实行。
2013年9月1日
|